在贵安新区黔中大道,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的银灰色建筑群与青山绿植相映成趣。这座从阡陌田野中崛起的 “数字堡垒”,历经九年淬炼,不仅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碳中和的数据中心集群,更以 “绿色算力” 为笔,在数字经济时代书写着西部省份的突围传奇。它的特别之处,不仅在于技术创新,更在于构建起 “绿色低碳、算力集群、产业赋能” 三位一体的发展范式。
一、绿色基因:重新定义数据中心 “低碳标准”
走进园区,没有传统数据中心的热浪与轰鸣,取而代之的是近乎静音的服务器阵列与智能温控系统。其核心秘诀在于
全链条低碳技术创新:
- 液冷技术与模块化设计:采用全模块化架构与浸没式液冷技术,将服务器散热效率提升 3 倍,PUE 值低至 1.25,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 30%。以园区 5 万台服务器计算,每年可节省电力超 1.5 亿度,相当于减少 13 万吨碳排放。
- 100% 绿电供应:依托贵州丰富的水电(年发电量超 2000 亿千瓦时)、风电、光伏资源,实现清洁能源 100% 覆盖。园区屋顶光伏板年发电量超 500 万千瓦时,直接供给算力设备;智能巡检系统通过 AI 算法动态调节制冷能耗,将服务器故障率降低 60%。
- 循环利用体系:雨水回收系统满足园区 80% 的绿化用水需求;余热回收技术将服务器废热转化为冬季供暖,能源综合利用率提升至 85%。2023 年,该园区获评 “国家绿色数据中心”,并通过碳中和认证,成为全球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标杆。
二、算力矩阵:从 “单一存储” 到 “三位一体” 智算枢纽
九年时间,园区实现了从 “数据仓库” 到 “算力引擎” 的质变:
- 超大规模算力集群:机架规模较 2014 年增长 11 倍,上电服务器数量激增 700 倍,形成 “50PFlops 通算 + 30PFlops 智算 + 20PFlops 超算” 的三位一体算力体系,算力规模跻身全国前五。
- 低时延网络架构:作为天翼云南方核心节点,园区与 20 余个重点城市实现网络直达,出省带宽达 12T,构建起 “省内 5ms、粤港澳 10ms、长三角 20ms” 的超低时延圈,成为 “东数西算” 工程的核心枢纽。某互联网企业将 AI 模型训练迁移至此,成本降低 40%,效率提升 30%。
- 国产化智算生态:1000 张高性能 GPU 组成的智算集群,为华为盘古大模型、腾讯医疗 AI 等提供训练支持;为教育部 “国家智慧教育平台” 搭建专属算力池,覆盖贵州 4700 所学校,让山区学生同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。园区每天处理超 10 亿次教育资源调用、50 万次医疗影像分析,成为数字民生的 “隐形基石”。
三、多元赋能:算力驱动千行百业 “数字蝶变”
贵安数据中心不仅是服务器的聚集地,更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:
- 工业智能化转型:为贵州磷化集团打造 5G+AI 智能工厂,实时分析生产数据,设备故障预警时间缩短至 30 秒,生产效率提升 25%;助力轮胎企业通过数字孪生技术,将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 50%。
- 民生服务数字化:为省人民医院搭建基于超算的疫情传播模型,预测准确率达 92%;支撑全省 2000 余项政务服务 “一网通办”,年节省纸质材料超 5000 吨,政务服务响应时延稳定在 20ms 以内。
- 文化科技融合:承担全国 1/3 的 “东数西渲” 业务,《长津湖》《流浪地球 2》等大片的特效渲染在此完成,单帧 800GB 数据处理效率提升 40%,渲染成本降低 35%。
- 数据要素市场化:自主研发的 “息壤” 算力调度平台接入 42 家服务商,累计完成算力交易超 80 亿元,推动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转化。
四、未来蓝图:绘制 “东数西算” 升级版路线图
站在新的起点,贵安数据中心正谋划更大跨越:
- 算力规模再升级:2025 年算力规模将突破 150PFlops,智算占比提升至 70%,建成全国领先的国产化智算集群;加快建设长三角、大湾区直达电路,将时延再降低 15%,并布局量子通信试验网,抢占未来算力制高点。
- 安全生态构建:打造 “数据安全靶场”,构建覆盖数据采集、传输、应用的全链条防护体系,为国家数据安全战略提供支撑。
- 产业生态延伸:联合华为、腾讯等企业,培育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新兴产业,目标 2027 年带动上下游企业产值突破 500 亿元。
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殷切嘱托,到如今 “中国数谷” 的核心支点,贵安数据中心的蜕变是贵州大数据产业十年深耕的缩影。它用实践证明:在算力经济时代,绿色低碳与技术创新并非对立,而是相互赋能的共生关系。当西部的清洁能源与东部的数据需求在此共振,贵安正以 “绿色 + 智能” 的双重优势,为 “东数西算” 工程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,也为全球数据中心建设树立了 “生态优先、创新引领” 的新标杆。
(声明:本文来源于网络,仅供参考阅读,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、不代表任何立场以及观点。)